头条群星8月榜:人民海军55甲型护卫艇战功回顾
1958年7月中旬,上海求新造船厂完成了1艘55甲型护卫艇的建造,并将其交付给海军东海舰队新成立的护卫艇1支队2中队(后改为护卫艇31大队2中队),艇号为556。仅仅服役了10余天后,566号护卫艇就接到了战备任务,与同型号的557号和558号艇一起从上海出发,沿海而下,直至厦门,准备参与金门炮击行动。这一行动让当时刚刚服役的新艇,成为了战场上引人注目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55甲型护卫艇长25.5米,宽6.06米,型深3.02米,正常排水量为73吨,采用排水型艇体,最大航速约为22.5节,续航能力达500海里,基本能够满足1950年代中期台海作战的需求。在武器方面,55甲型护卫艇在前后甲板上分别装备了1座双管37毫米机关炮,还配有2挺12.7毫米大口径机枪。虽然其吨位不大,但这套武装对于当时来说绝对是一种强大的火力。而在电子设备上,艇上的主桅上安装了一座“皮头”对海搜索雷达,这是一种与K183型鱼雷快艇使用相同型号的设备。该雷达天线罩呈圆筒形,高1米,直径0.8米,能够在I波段和J波段工作,最大探测距离为20公里。55甲型护卫艇的艇员编制在34到40人之间。
展开剩余81%如果用今天的标准来看,这种“小型护卫艇”无疑显得力量薄弱,但在当时,55甲型护卫艇无疑是人民海军中最为先进的武器之一,比此前海军所用的老式杂牌炮艇强大得多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项新型护卫艇的引入,是由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亲自主持的,陶勇此举虽然极具战略眼光,但也曾被一些人批评为“私造武器”,认为他在没有全面配备的情况下就将这些新艇派往战场,是为了给台湾伪海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。
然而,台湾方面并没有完全了解这一新型护卫艇的具体性能,他们只是知道这是某种新式的炮艇,于是对其产生了轻视。甚至一度嘲笑陶勇中将,认为这种小型炮艇根本无法与他们的美制军舰相抗衡。事实上,陶勇的果敢与远见,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民海军赢得了这场战斗。
在接下来的航渡过程中,三艘55甲型护卫艇进行了大量的训练,边航行边进行实际作战演习,完成了通常需要几个月的训练科目,快速提升了战斗能力。
初战:艰难的金厦海战
1958年9月1日,55甲型护卫艇迎来了其服役后的首次战斗。金厦海面风浪滚滚,正处于台风过境后与新台风来袭的间隙。台湾国民党海军认为在这种极端的海况下,解放军的鱼雷艇和护卫艇不可能出动,因此决定派遣“美坚”号中型登陆舰以及“维源”号炮舰、“沱江”号、和“柳江”号猎潜舰组成舰队,前往金门岛。
当天晚些时候,东海舰队鱼雷快艇1大队参谋长张逸民指挥6艘鱼雷快艇对敌舰队发起了突袭。尽管海况恶劣,风力达到7级,阵风接近8级,鱼雷快艇依旧勇敢出击,但因为过于恶劣的海况,导致了攻击失利,艇员和设备均遭受了较大的损耗。然而,他们成功扰乱了敌方舰队的阵形,使敌军在随后的战斗中混乱不堪,无法判断是鱼雷快艇还是护卫艇在攻击。
晚上11点10分,岸上指挥部下令56、557和558号三艘护卫艇编队出击。面对敌方四艘火力和吨位都远超55甲型护卫艇的军舰,人民海军的护卫艇依然勇敢地向敌舰靠近,进行近距离的火力攻击。敌“沱江”舰虽然装备了76毫米主炮和多个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,但在我方三艘护卫艇的猛烈攻击下,炮火很快被压制。敌舰上的海军官兵多名当场被击毙或受伤。
此后,三艘55甲型护卫艇继续与“沱江”舰周旋,集中火力不断打击敌舰,直到敌舰受损严重并开始下沉。然而,战斗并没有结束。当566号艇接近“沱江”舰时,敌舰突然发起了反击,想以最后一搏将护卫艇撞沉。关键时刻,566号艇艇长宫毓滨指挥艇员灵活避让,成功躲过了这次撞击,最终带领护卫艇编队脱离战斗。
战斗持续了78分钟,最终敌舰“沱江”舰几乎被彻底摧毁。尽管随后我们接到命令转移去救援落水的鱼雷艇战友,但“沱江”舰的命运已无可挽回。此次战斗,55甲型护卫艇充分展示了其速度和火力优势,打破了敌方对小型炮艇的轻视,证明了“狼群战术”的威力。
救援行动与战后影响
在战斗的同时,东海舰队的其他鱼雷快艇也遭遇了不幸,180号和174号鱼雷快艇相撞沉没,造成了多名艇员落水。尽管敌舰距离较近,但由于夜黑浪急,敌人未能发现他们,最终我方成功进行了搜救,挽救了众多战友的生命。
而55甲型护卫艇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,还在于它成功完成了首次战场搜救任务。在极端的海况下,它们不畏艰险,最终成功救起了16名落水的鱼雷艇艇员。这一行动被认为是海军护卫艇在有敌情威胁下的首次战场搜救,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“海上猛虎”的传奇
9月19日,566号护卫艇再次创造了传奇。在金门岛附近海域,它成功捕获了一辆被敌人抛弃的美制LVT-4型两栖运输车,并且在敌火威胁下,毫发无损地将这件战利品拖回。这不仅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唯一一次俘获敌人两栖运输车的战例,还展现了我海军指战员的无畏精神和卓越战斗力。
556号护卫艇从此成为“海上猛虎艇”,其战功卓著,威震台海。在1964年,台湾国民党海军的“海狼队”开始专门对付我方小型护卫艇,但人民海军的战术依然保持优势。556号护卫艇凭借其精准的火力,成功击毁敌“海狼艇”,再一次证明了“小艇能打大舰”的战术有效性。
总的来说,55甲型护卫艇不仅在台海战争中屡创佳绩,其所代表的“狼群战术”也成为了海军战术中的一大亮点,为后来的海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斧子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网站-合法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