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重庆南边在搞个大工程,要围着新建的重庆东站,硬生生再造一座"城"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重庆北站这些年带来的变化,感觉东站的动静可能更大。
先说说这东站有多大,规划范围整整3.47平方公里,站前开发那块也有2.5平方公里。
这体量,相当于把3个鲁能新城这样的超级大盘并在一起,现在起步区25万平米已经动起来了,茶园那片地也终于要迎来大变样了。
为啥说重庆东站更像个"城"呢?
因为它不只是个上下车的地方,整个设计就是想把车站和周边城市功能拧成一股绳——铁路站场、市政配套、商业开发全打包在里面。
比如,鹏瑞利那个国际健康商旅城一期已经开建了,投了10.5亿,搞医疗健康加商务办公;
还有个7.6万平米的"超级环谷"商业,计划2028年修好。
这座超级大城的”骨架“真的是搭得飞快。
我在广场上看着重庆东站,免不了回想重庆北站的发展历程。
二十多年前,龙头寺那边过了人和感觉就是大农村。
但谁能想到,一个北站带火了龙头寺、礼嘉、照母山、冉家坝、新牌坊、汽博等这些地方,从2003年到2013年,只花了10年时间,硬是把渝北的城镇化率从2003年52.1%拉到了76.39%,成了好多区县老乡进城买房的首选地。
北站那会儿算是在白纸上画画,轮到现在的东站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重庆这些年发展,北边一直强,西边也起来了,南边茶园这边一直憋着股劲儿。
现在来看,重庆东站算是赶上了好时候,规划更成熟,集成的功能也更丰富。
我去逛了一圈,感觉整个东站里头的设计花了很多心思,在很多细节上特别下功夫。
比如车库通风采光考虑周到,厕所门口装着大屏幕,能看见哪个坑位是空的,不用挨个敲门。
施工也透着"聪明",用上了智能管理系统,一天能加工上百吨钢筋,工地上到处是摄像头,PM2.5一超标,喷淋系统自己就开了。
东站还有个特别吸引人的亮点,就是搞了个“空铁联运”,弄了个城市候机楼。
以后坐高铁来转飞机,或者飞机下来坐高铁,几步路就能换,听说还有商务车直通机场,对西南这一片出远门的人来说方便不少。
当然,要发展成一座超级大城,光有车站不行。
如果光有车站,那就怕会变成一个"孤岛"。
以前有些地方,车站修得气派,周边却冷冷清清。
这次东站学精了,重点搞“站城融合”。
你看它规划,四条轨道线(27号、8号、24号、6号线东延)直接进站,换乘控制在5分钟内。
外面路网是“五纵六横”,号称3分钟上高速,15分钟到朝天门,30分钟跑拢江北机场。
想法就是让大家乐意在车站附近住、附近工作,规划说未来近一半活动人口在车站800米范围内,这样才有活力。
重庆东站对重庆南边(特别是南岸)来说,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。
对于重庆南区来讲,东站就像一把钥匙,一把开通快车道发展的钥匙。
以前大家提南区,印象深的可能就是南滨路那几个高档小区。
现在不一样了,南岸区就指着东站,要发展绿色低碳、智能装备这些新产业,据说还在琢磨“类脑科技”这种前沿东西,检验检测、研发设计这类服务业也要搞起来。
交通上更是大变样,东站辐射渝东北、渝东南和重庆东部,加上那个空铁联运转乘,门户地位一下就凸显了。
茶园以前老被说交通卡脖子,“五纵六横”路网配上东站,再搭上广阳岛生态城的底子,感觉真能走出条产业和居住结合的新路子。
站前广场现在看还空,但地下的管廊、路网、那些智能系统这些看不见的“根基”早就铺下去了。
等2025年渝湘高铁通车,这里一天得来回多少人啊。
据说以后还要盖260米的高楼当新地标。
南区的茶园,还有惠民、鹿角这些地方,都被东站这条大动脉串起来了。
它不会像当年北站那样单打独斗,而是在重庆多中心发展的格局里,靠“枢纽经济”吃饭,带动周边一片。
成渝双城经济圈,少不了这样一个门户。
从北站到东站,重庆在用超级枢纽重塑城市的模样。
这场再造,才刚刚开始。
金斧子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网站-合法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